福州方言─馬祖母語注音符號「兀」聲、「ㄜ」韻拼音實務獻疑

2015/12/25 14:13
回覆此主題
明玉

明玉

註冊 : 2015/12/18
發表文章 : 704
掌聲鼓勵 : 62
會員資訊

福州方言─馬祖母語注音符號「兀」聲、「ㄜ」韻拼音實務獻疑

一、前言

     先前自發表「馬祖福州話注音符號理論與實務」論說乙文,凡開啟了福州方言─馬祖母語以注音符號拼音之先河;綜觀現今國內外學者,尚乏有針對本論說相關研究之著作與文獻。故以,為了建構一套福州方言─馬祖母語注音符號拼音系統,使其趨向於標準化、完整性、精緻性的規準,裨益鄉人能有說、寫、唱、教的實用便利,兼有母語保存及傳承的拼音功能,尚有賴吾人繼續深耕,方有所成。

     今再敘述有關拼注馬祖母語音中,運用到注音符號「兀」聲母「ㄜ」韻母的拼音法則;在馬祖母語音中,泛存有「ㄜ」韻母的音值,猶如國語音中有「ㄦ」化韻的音值般,比比皆是存在於馬祖母語音裡,可謂馬祖母語所具有的特質與獨特性。例如:馬祖母語「紅紅的」的「」字讀音則為「(ㄜㄣˋ)是也,如果「ㄣ」韻母不加韻頭「ㄜ」音(其實ㄣ韻的韻頭就是ㄜ音),就無法成單音節的語音。所以馬祖母語運用到「ㄜ」韻母極為特殊,且許多音皆是如此。有關「兀」聲母,「ㄜ」韻母拼音原理與實務,則見曉如下並就教諸先進:

二、「ㄜ」韻母的性質與分析

人類的語音通常分為兩大類,一為「輔音」,它部分是帶音的,有的是不帶音的。另為「元音」,它全是帶音的。從聽覺上說,元音輔音來得清晰而響亮。

漢語方言的語音,是把每個字音分成兩段,前一段叫「聲母」,後一段叫「韻母」。聲母具有辨義作用之輔音韻母皆是元音,韻母並具備有韻頭、韻腹、韻尾三部分,故有單元音、複元音、鼻化元音之分。

「ㄜ」為單元音韻母,它的發音部位,是小舌向上向後靠攏,關閉鼻腔的孔道,聲門合攏,經過喉頭,使聲帶顫動,將帶音氣流進入口腔,然後舌面後部向上升起,升到中高的位置,使脣角向兩側咧開,成脣形為展脣的口型,所發出的音就是「ㄜ」音。其實注音符號裡「ㄜ」韻母,才遲於民國九年正式加入,也成了注音符號韻母之ㄧ。


三、馬祖話語音中帶「ㄜ」韻母音比比皆是

國語音中多有「ㄦ」化韻韻母音變的關係,所以於民國三十年在15個韻母之後,加入「ㄦ」化韻韻母一個成16個。

前稱「母音」或「主音」。而輔音是氣流從肺部裡出來,經過聲門,在發音器官的某兩部分受到阻礙,甚至完全關閉,所造成的不帶音的噪音,像ㄅ、ㄆ、ㄈ、ㄉ、ㄊ、ㄍ、ㄎ、ㄏ、ㄕ、ㄙ……等,或是帶有樂音成分的噪音,像ㄖ、万 就是;或樂音成分掩蓋了噪音成分的聲音,像ㄇ、ㄋ、ㄌ、等,舉例來說:「」「(ㄍㄜ)」字,在沒有發出「」音之前,氣流受到舌面後跟軟顎的阻擋而成「ㄍ」音,這個「ㄍ」音就是輔音輔音音量很小,聽話的人很難從聽覺上去分辨是哪個輔音。所以當人們讀輔音符號的時候,習慣上總要加拼一個元音。ㄅ、ㄆ、ㄇ、ㄈ、後頭拼「ㄛ」或「ㄜ」;ㄉ、ㄊ、ㄋ、ㄌ、ㄍ、ㄎ、ㄏ後頭拼「ㄜ」;ㄐ、ㄑ、ㄒ後頭拼「一」;ㄓ、ㄔ、ㄕ、ㄖ、ㄗ、ㄘ、ㄙ後頭拼「帀」。這就是给聲母取個名稱,讓聽話的人很容易聽清楚。只要名稱跟音值儘可能接近,拼音時能避免不良的雜音就可以了。語音學上通常叫做「輔音」「元音」的,在分析漢語系以及跟漢語系同性質的各地方言的語音時,就習慣用「聲母」和「韻母」,然後再加入「調」,此三大類組合,就成了獨特漢語方言的拼注語音。


、拼注馬祖話注音符號宜權變添加「ㄜ」韻母成介音及結合韻母。

(一)注音符號中凡是韻母(含介音與結合韻母)可以單獨注音。如:ㄢ(飲)、ㄝ(矮)、ㄜˋ(河):「ㄜ」介音變通拼圖法,又稱「聲介合符拼法」。如:ㄌㄜㄛˋ(鑼)ㄌ‧ㄜ─ㄌㄜ‧ㄛˋ─ㄌㄜㄛˋ(ㄌㄜㄛˋ)。

(二)原介音一、ㄨ、ㄩ,加入ㄜ韻音後成四介音,則四呼分述如下:

   1.開口呼:(1)凡是字音不適用「一、ㄨ、ㄩ」做介音的,都叫做「開口呼」。如:福州話,考(ㄎㄜ)、討(或乞)

             (ㄊㄜ或ㄊㄜˇ)等。於是福州方言增加入「ㄜ」音成介音,構成了「開口呼」,係彌補「一、ㄨ、ㄩ」

             三介音所無法拼注「開口呼」的缺陷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 (2)「ㄜ」韻音,在國語注音符號拼音音類裡,即列為開口呼的韻母音之ㄧ,把它增列成開口呼的結合

             韻,係屬同性質的元音,拼音技術上毫無困難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 (3)用「ㄜ」介音的結合韻:ㄜㄚ、ㄜㄛ、ㄜㄞ、ㄜㄟ、ㄜㄠ、ㄜㄡ、ㄜㄢ、ㄜㄣ、ㄜㄤ、ㄜㄥ等十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個。

   2.齊齒呼:

            (1)凡是字音裡有「一」作為介音或主要元音的,皆稱做「齊齒呼」。如:福州話,棋(ㄍㄧˋ)、起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ㄎㄧ)、鯷(ㄊㄧ)囝等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(2)齊齒呼的結合韻:ㄧㄚ、ㄧㄛ、ㄧㄝ、ㄧㄞ、ㄧㄠ、ㄧㄡ、ㄧㄢ、ㄧㄣ、ㄧㄤ、ㄧㄥ等十個。

   3.合口呼:(1)凡是字音裡有「ㄨ」作為介音或主要元音的,皆稱做「合口呼」。如:福州話,姑(ㄍㄨ)姑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ㄍㄨ)、土(ㄊㄨˋ)、都〈ㄉㄨˋ)是等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 (2)合口呼的結合韻:ㄨㄚ、ㄨㄛ、ㄨㄞ、ㄨㄟ、ㄨㄢ、ㄨㄣ、ㄨㄤ、ㄨㄥ等八個。

   4.撮口呼:(1)凡是字音裡有「ㄩ」作為介音或主要元音的,皆稱做「撮口呼」。如:福州話,舉(ㄍㄩ)、鋤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(ㄊㄩˇ)頭、煮〈ㄐㄩ)等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 (2)撮口呼的結合韻:ㄩㄝ、ㄩㄢ、ㄩㄣ、ㄩㄥ等四個。

(三) 福州話加入「」韻成為第四個介音開口呼,則迎刃而解了許多艱澀冷僻的馬祖話語音拼音技術的問題,亦是

     筆者根據自己母語的性質,所體驗出的重大發現。

五、國語注音符號被廢棄的「兀」聲母,成了福州方言語音拼注的生力軍

       漢語裡的聲母,皆是由輔音構成的,與西方語言有所不同。輔音在西方語言一個字裏如英語、法語等,不確定

    出現於字頭、中間或字尾處。

       然而漢語裏的聲母,永遠存於一個字的字頭有辨義作用的輔音而言。所以漢語北平話聲母全部是輔音,只有一

    個舌根音「兀」不能作為北平話的聲母,其他的輔音都可以。不過,這個「兀」音在我國南方各地漢語方言裏,

    卻是常見的聲母。福州話、閩南話、客家話等,就已經普遍用到了「兀」音做為聲母的拼音符號。譬如福州話的

    「鵝、玉、牙、我、五、耳、岸…….」等。

       民國二年,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,制定了注音字母,其中聲母符號共有24個。後來決定採用北平話作標準國

    音後,就廢除了「万、广、兀」三個,只成了21個正式使用的聲母符號。所以一般人與學生,見到了「兀」音及

    符號,非常的陌生。

       筆者從福州方言母語的特性,並與北方各方言間,從縱面向與橫面向的比較,發現「兀」音聲母,宜從曾被廢

    棄的24個聲母中重新再度啟用於我福州方言母語,成為注音符號拼音系統中聲母的生力軍。

六、結語

       去年九月間筆者有幸與現今任教於「育達大學」的鄭博士秋桂教授相識,並一同赴大陸文化兼旅遊之行。鄭博

    士是馬祖莒光人,與筆者初中同學鄭賴華先生的胞弟,亦是另一初中同學林河清先生的連襟,頗有緊密的緣分。

    鄭博士留學美國,返國後即受聘於「育達大學」教務長職務,日前辭去了行政工作,專注於教學與研究。他的專

    長是語音學,現擔任學校「英國語文學研究」課程教授。在旅遊中,筆者曾以福州方言母語的注音符號音韻學問

    題,多次請益他,他也以所學專業的素養與能說馬祖話的背景,極為肯定筆者的注音符號拼注馬祖話之論說觀

    點,宜無疑義,也增添了筆者信心,至為欣慰。

       近來發現,欣喜到許多母語工作者或學者,開始思考到「注音符號」拼注馬祖話的探究工作,甚或有人實際開

    始用以拼注自己的母語。終於打破了往昔慣性思維的國際音標、羅馬拼音、台羅拼音等拼音系統之窠臼裡,開始

    認知到「注音符號」的便利性與實用性,這樣的現象,可也是筆者所欲倡議的鵠的。更相信,經由大家更多人的

    參與努力,馬祖話母語將會受到學界的關注,引起思考,從而推動「注音符號」拼注馬祖話的研究,進一步深入

    拓展。

掌聲鼓勵(1)
發表回覆

驗證碼:

點擊刷新驗證碼
您的IP為 : 18.227.24.209
test

TOP